
地形測繪中交通及附屬設施,均應按實際形狀測繪。鐵路應測注軌面高程,在曲線段應測注內軌面高程,涵洞應測注洞底高程。
1:2000及1:5000比例尺地形圖,可適當舍去車站范圍內的附屬設施。小路可選擇測繪。
水系及附屬設施,宜按實際形狀測繪。水渠應測注渠頂邊高程,堤、壩應測注頂部及坡腳高程,水井應測注井臺高程,水塘應測注塘頂邊及塘底高程。當河溝、水渠在地形圖的寬度小于1mm時,可用單線表示。





地圖的定義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見到過一些地圖,什么是地圖,一般認為:地圖是根據一定的法則,按選擇的縮小比例,把地球表面的物體和現象表示在平面上的圖件。地圖與地面寫景圖或地面照片不同,它具有嚴格的數學基礎,科學的符號系統,完善的文字注記
規則,并采用制圖綜合原則科學地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聯系。上述定義確切地說明了地圖不同于地面寫景圖或地面照片的特性,所以地圖在建設、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們知道,地球橢球面是不可展面,測繪地圖時,首先必須將地球表面化算到極近似于該面的旋轉橢球面上,然后再將旋轉橢球表面描寫到平面上,這個過程是用數學公式來表示和解決的;它是構成地圖的基礎(經緯線、坐標網),這就是地圖的數學法則,
亦稱數學基礎。
地圖的數學基礎,還表現在各種地物的位置、形狀和大小,都是根據測算決定的;這就使地圖具有足夠的精度,來滿足各方面使用地圖的要求。
測繪或編制地圖時,要根據相應的圖式,按規定的符號來表示地球表面的一切物體和現象。用符號的好處很多,它不但把地面上有形的地物、地貌根據需要清楚地表現出來,使地圖內容主次分明清晰易讀,而且能把無形的東西如地磁、流速、高程、地名等
反映在地圖上。這是航攝照片所辦不到的,因為航攝照片不能反映出地表面上的無形現象,同時在內容上也主次難分,沒有用符號顯示地圖內容那樣清楚。
地圖的另一特性是內容的綜合。綜合包括取舍和概括兩種意思。隨著地圖比例尺的縮小,表示在地圖上的各種要素的容量也要隨之而減少,這是取舍和概括地圖內容的主要原因。一般說來,比例尺較小的地圖,內容要簡略一些,因為地圖的負載量有一定的
限度;當然,地圖的用途和地區的情況對內容也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綜合的體現,就是地圖的內容要根據一定的要求,經過選擇舍去次要的突出主要的,同時概括出景觀的基本特征。
系列地圖的分類
系列地圖指按照統一的設計要求,反映同一地區多種要素或不同時相的一組地圖的集合。它們通常用相同的比例尺和地圖投影,各圖幅內容之間具有相關性、協調性、互補性及對比性等。
用系列地圖反映制圖區域的特征比單幅地圖具有明顯優勢,它可以更加、深刻地描述地理環境多方面的特征且閱讀方便。在計算機制圖的條件下,地圖內容的存取和疊加分析就更顯其優越性。
系列地圖可按區域、部門、時空等不同標志劃分。